蘇沁農牧場一直把企業文化建設與農場的企業使命、企業環境、企業作風、企業精神等理念體系融匯到一起,充分發揮了企業文化的推動力、牽引力、凝聚力,凝聚了職工群眾干事創業的精神動力,并形成以文化促經濟發展的強磁場。
加強硬件建設,塑造良好文化環境
把文化滲透到街道、住宅小區、廣場的每一個細節,不斷豐富農場文化內涵,塑造農場的視覺形象。以整潔優美的外貌,彰顯蘇沁農牧場的文化品位。近年來,不斷美化生態環境,形成碧水繞農場、綠樹環路旁、樟子松長青、五彩花兒香的美麗環境;對大街小巷進行綠化、美化、亮化、香化、文化,街道兩側多種樹木婀娜多姿,花壇、草坪絢麗多彩,路燈排排通巷尾,宣傳牌、燈箱琳瑯滿目,機關大樓門前花園里的金屬雕塑“奮進”,意在反映社會生活、企業經濟不斷發展。
清晨和傍晚,8400平方米的露天廣場上,有練太極的、有跳舞的、有散步的,更有一群孩童們在你追我趕嬉戲著,一陣微風拂過,農場每個角落都顯露著文化建設帶來的活力。近年來,農場充分利用文化設施合理配置資源,為職工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的場地。隨著文化活動中心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廣大職工群眾品位文化、享受文化有了越來越豐富的選擇。農場占地面積211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內,羽毛球、乒乓球、棋牌室、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為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
走進“草原書屋”閱覽室,正在查閱專業書籍的職工吳明權說:“以前有問題還得跑去問人,現在不用了,單位有書屋,隨查隨學,特別方便?!爆F在,農場擁有“草原書屋”7個,共有圖書1228種3000余冊、音像制品100多種,為全面提高職工素質創造了良好環境。書屋常年對外開放,職工可以隨時查閱資料,良好的文化資源,隨時為職工群眾“充饑”,富了腦袋的同時也富了口袋。
舉辦繽紛活動,營造文化繁榮風景線
近年來,農場結合中心工作和崗位特點,因勢利導,開展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的文化活動,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讓全體職工共享文化成果,各項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已成為農場推動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助推器”,構成了五彩繽紛的文化風景線。舉辦的主題征文、演講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群眾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開展的籃球賽、拔河賽、廣場文化周等原汁原味文娛活動,形成了處處有看頭,時時有精彩的文化風景線,把企業文化展現得多姿多彩。在今年的“暢想新時代 圓夢在蘇沁”廣場文化周活動中,農場職工紛紛登臺,自編自演,一臺臺鄉土氣息醇厚的文藝晚會,讓人們盡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成了一次文化大檢閱的盛會;每年舉辦的農機技術大比武活動,有效調動了青年職工的積極性,使一大批青年崗位能手涌現出來。
農場以評先樹優為抓手,樹典型、立標兵,使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引導職工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提升,以達到提振職工精氣神、傳遞社會正能量的目的,為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增添了不竭的精神動力。每年職代會、七一期間,農場都召開表彰大會,授予先進榮譽稱號,集中展示職工的主人翁精神風貌和主力軍時代風采,在組織開展系列評先創優活動的同時,農場還大力向上級推薦模范先進人物,使先進走出蘇沁,輝映農場。在先進典型的影響和帶動下,農場“樹創”活動蓬勃開展,培養出了一大批“懂得感恩,甘于奉獻”的優秀干部職工,這其中就有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兒女贊最美家庭”榮譽稱號的王金生、左兆英家庭;榮獲呼倫貝爾市“最美家庭標兵稱號”的韓艷華、馮營章家庭;榮獲海拉爾農墾集團公司“雙創”一等獎自主創業者馬愛靜同志,更有無數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演繹著平凡且感動故事的無名英雄。
畫餅充饑填不飽肚子,紙上談兵換不來勝利。農場以實干作風通過各項活動使企業精神在全體干部職工中生根發芽。通過領導親自參加各類文化活動、義務勞動,加強與職工的交流互動,干群距離拉近,職工切實感受到了來自領導的關心與支持,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主人翁的責任意識進一步提高。重要節日對困難職工送溫暖,從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對困難職工家庭給與幫扶。在農業遭受嚴重災害的情況下,返還草原管理費、免費供給莜麥、免費提供作物秸稈,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堅持落實金秋獎學基金制度,獎勵、激勵考上高等院校的職工子女。為退休及在職員工進行免費健康體檢,一系列“暖心”工作的落實,使干部與職工之間多了一層親情化色彩,干部與職工心與心交融,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人才隊伍建設,創造農場文化新契機
農場重視職工思想修養教育,在加強干部職工政治理論武裝,提民智促民富上做文章。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生產工作實際,利用農閑時間,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了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技術骨干的理論及業務培訓。利用道德講堂、政治理論培訓班、農機、農藝技術培訓班、網絡媒體向廣大干部職工培訓生產技術及管理知識,宣傳國家的政策、法規,宣講農場的各項制度和經營政策,選派各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青年骨干參加集團公司組織的各類專業考察學習培訓,使廣大干部職工在提高技術管理水平的同時,政治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素質也得到極大的提高,為農場創新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農場將人才培養常態化,拓展人才成長空間,建立健全人才發現培養機制,完善人才交流、崗位鍛煉、上調下掛選人用人機制,特別加強青年團員、大學生人才、專業技術骨干的培養考察工作,逐步培養樹立起適應農場創新發展需要、具有農墾行業特色的復合型梯隊人才隊伍。
立足眼前,蘇沁農牧場文化建設將在經濟創新發展中前行;放眼未來,蘇沁農牧場全體干部職工群眾將在文化氛圍中暢享文化惠民幸福夢。